本网讯(特约记者/赵政)7月8日至15日,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赴井冈山大学开展"红途笃行"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以专题授课、现场研学、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血脉,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开班仪式上,南阳理工学院马院党总支书记彭民工代表参训教师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遵章守纪的实际行动。
本次研修紧扣"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主题,研修首日,井冈山大学肖发生教授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拉开序幕,报告系统梳理了井冈山斗争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路径,提出"将革命遗址转化为课堂、把文物史料变成教材"的创新教学思路。李忠教授则通过《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深入解读"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时代内涵,为教师们提供了"理论+案例"的教学工具箱。


巍巍井冈山,悠悠赣江水。连日来,马院教师俯下身子,认真考察,深入调研,一路带着思考,沉浸式走进现场实践教学中去。从永新县三湾村到茅坪八角楼,从黄洋界哨口到红井村,教师们沿着革命先辈足迹开启"行走的思政课"。三湾改编旧址前,"支部建在连上"的军旗雕塑下,教师们围绕"如何在课堂讲好党的领导故事"展开热烈研讨;茅坪八角楼的油灯下,仿佛可见毛泽东同志奋笔疾书《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身影,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具象化;红井边,教师们排队品尝"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清甜井水,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感恩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黄洋界炮台遗址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诗句与实景结合,让"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

在访谈教学环节,袁文才、曾志等革命先烈的后人含泪讲述家族故事,让历史细节直抵人心;红歌传唱环节,《映山红》《十送红军》的旋律在山间回荡,点燃了全体学员的爱国热情。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场教学能力的"赋能充电"。两校马院负责人均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深化结对提升成果,在新学期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触摸历史温度,让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
从井冈山到南阳,跨越千里的红色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但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征程刚刚启航。两校教师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让信仰之光在三尺讲台薪火相传。(校对/王丽 审核/彭民工 姜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