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 正文

从战疫看友善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发布者:彭颜红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浏览次数]:

[摘要] 友善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友善观一脉相承,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友善意识是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中国被无限放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友善的力量给予人们极大支持,激励着各行各业的抗疫善行。

[关键词]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功能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立法目的。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团结友善”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是中央第一次将友善提升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高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诚信友爱”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把“友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要传播真善美,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再次表明友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友善价值观的推动。

友善价值观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友善的内涵和作用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增广贤文》说:“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道家推崇“上善若水”,老子劝导人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墨子提倡无差别且不分远近、亲疏、贵贱的兼爱。管子认为对人友善者,人也会对其友善。《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几乎无人不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也多次出现“友善”一词。马克思曾引用普卢塔克的话:“愤怒离仁慈最远,凶恶离敦厚最远,恶意和敌意离博爱和友善最远。”马克思还提道:“使享有特权的人和应尽义务的人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从而使领地一般能在国家中占有适当的地位来保证整体的幸福。”这样的友善是为了维护全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友善观一脉相承,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提倡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友好、和谐共处、待人如己,公民之间应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友善的表现为严于律己、不侵犯他人利益;努力提升自己,创造条件帮助他人;对他人要将心比心,真诚为他人着想;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热情援助的手。

友善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友善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友善是最珍贵的人生智慧。在调和各类矛盾中,友善是最好的润滑剂。友善从道德上规约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缓冲紧张的人际冲突,柔化各类硬性对抗,使各个方面逐渐和谐、融合,从而形成社会最强合力,减免内耗,提升社会资源的使用价值,有效凝聚社会力量。个体的身心愉悦、家庭的和谐幸福、社会的友爱文明,都蕴含着友善价值观的伦理贡献。友善既是个人内在的品质,又是外在的行为要求。友善能使人类紧密相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础的价值元素,突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标识。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坚持友善的价值观,对个体强化友善的品质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抗疫强化了人们的友善意识

现代社会更需要倡导友善价值观,尤其是在社会面临重大风险和危机时,最能支持激励人们的基本观念就是友善。只有具有强烈的友善意识,才能自觉自愿地赋予友善行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大大激发了人们坚忍不拔和抵御病毒的勇气和决心。通过抗击疫情,友善行为的实践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拓展。

友善意识是社会主义对公民的个人要求。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际关系之间的互相帮助充满着至善至爱的温馨。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共识和本质特征。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人类共同的灾难让大家迅速回归最初的善意,全国人民共同表达的善意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友善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表达友善意识的政治保障。武汉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最紧急状态时,社会主义大家庭给了武汉人民最热诚的关怀和无私的援助。在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下,在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下,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哪怕是百岁老人,都得到了全力治疗。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成为我国抗疫斗争的价值原则。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向人民充分表达了最宝贵的善和仁爱之心。

友善意识在社会主义中国获得无限放大。社会主义国家充满着人间至爱真情,友善价值观鲜明表达了爱的伦理内涵,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正是这种无怨无悔的爱才让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友善意识无限累加,友善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类时,这种纯朴的大爱立刻具体化为对邻里、对病人、对医护人员、对整个城市、对自己国家浓烈的爱和无私的奉献。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这样非常的时期,全民的友善意识才能得到无限放大。

友善价值观引领人们的抗疫善行

强烈的友善意识外化为实践就是实实在在的友善行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友善价值观引领的善行包括履行职业责任达到极致的善行、处于非职业行为中的个体善行等。

履行职业责任达到极致的善行。在社会面临重大风险时,友善价值观能迅速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社会各环节良性运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业的人们表现出极强的职业自律以至无畏的牺牲精神。秉承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念,各类职业行为的利他价值超越了一切个人私利。友善意识使职业人的职业潜能超常发挥,产生最大职业效能,最大的友善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职业价值,职业人的职业价值表现出更持久更美好的穿透力,赢得了其他社会成员前所未有的尊重。医护人员以自己的生命履行职业行为,整个职业群体不顾一切、不计得失。各地几万名医护人员大爱无疆、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迈进湖北和武汉疫区。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些医护人员还四处募集医疗物资、生活物资,很多人成了随叫随到的搬运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全身心地投身繁杂危险的具体工作中,查访感染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其他相关行业人员也冒着极大风险坚守岗位、积极开展工作。宣传工作者深入医院和社区,积极做志愿服务,同时收集素材积极创作,赞美善意善行。

处于非职业行为中的个体善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大家各尽所能以各种形式表达友善。无数志愿者想方设法为医护人员和普通市民大量捐赠医疗急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有人掏空家底捐赠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捐赠者有海内外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有人全身心地开展志愿服务,一天只睡两小时,只吃一顿饭;有人创作诗歌、歌曲,表达对多方援助的敬佩感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的每个场景都能让人流下太多的热泪,人们内心深处最纯粹、最难得、最宝贵的善被最大程度地拓展。

友善的力量让个体善行充分拓展,还表现在个体对公共生活规则的自觉遵守。友善价值观,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社会生活共同规则,同时个体主动积极地为维护公共利益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倡导的主人翁意识是高度一致的,社会成员不断积淀的公共精神,使心灵不断净化和升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自觉听从安排,从自身做起,积极抗疫防疫。尽管疫情无情,但大家的心并没有因隔离而阻断,反而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进而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正是人间这最真挚的至善大爱给予身处困境中的人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是这样的友善真爱让危难中的人们重获新生。友善行为让人际关系和职业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种纯洁的不以物质利益为前提的友善意识反而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利益。友善价值观本来就坚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让个体获得重生的同时也挽救整个人类社会,个体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护佑下实现了最大化。我国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再次印证了友善价值观的强大社会功能。

(本文是2019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研究”和2019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在汉大学生传播艺术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04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彭颜红,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