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品课程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大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Outline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1203609010

学分:2

学时:32学时(慕课及辅导)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计划

建议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修订版)

开课单位:全校各院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属通识平台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使学生认识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人民才能复兴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做出四个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做到四种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开篇的话与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1.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近现代史的含义

(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与意义

(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4)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课程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

(2)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

(3)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课堂与线上慕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集中于把握重点、攻克难点,采用讨论课、课堂展示的形式,把问题答疑和课堂讨论放在现实课堂上,以提高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慕课学习,通过网上慕课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慕课的优质学习资源,积极参加慕课的学习和讨论。

通过建立自然班QQ群、微信群,加强对学生慕课学习的过程的指导、督促、管理和答疑;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全程指导和辅导答疑。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课程教学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课程难点: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和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创造前提。

(3)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教师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通过接触交流和作业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现实水平和真实需求等信息,从而更容易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设计做好准备。

(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课程难点:

(1)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经过;洋务事业兴办的历史背景和洋务事业的主要成就;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的活动。

(2)理解:中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3)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作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利用慕课网络资源,依据各个知识点进行有侧重地筛选,然后结合学生基础将本章节的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贡献、失败原因和教训等内容融合为有机的整体。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课程教学内容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辛亥革命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要性和意义

(2)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课程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封建帝制的覆灭的历程;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3)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网上讨论环节,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综合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来确定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并结合历年学生的学习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题目,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谈话分享。在讨论答疑环节中,教师须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教师可利用异质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演讲、成果演示、小型比赛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讨论之后,教师要引导和小组成员一起做评价。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一方面开展课间课上真实的互动讨论,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于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五)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1.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课程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密切关联。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所受的“三座大山”的重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代表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集中讲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慕课学习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辅导答疑,并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新的阶级和新的理论才能领到中国革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慕课学习任务。

(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课程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4)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转变;

课程难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2)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关注慕课每周的公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课程教学内容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课程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其内外政策,它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正义性与进步性。

(2)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加强师生互动的次数与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鼓励性的反馈,让学生可以品味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激励的习惯;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遇到疑惑时,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导,避免学生因缺乏指导支持而辍学。教师在学生课程学习的早期,要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而在一定阶段之后则进行能力归因,从而维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课程教学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课程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残暴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原因和意义;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纲领和持久战的方针、政策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掌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取胜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关注慕课每周的公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1.课程教学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2)民主党派的形成、主张及中间路线的破产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难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及特点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2)理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不可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关注慕课每周的公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十)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1949— )

1.课程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

(3)开创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课程难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历程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过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2)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难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3)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集中讲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慕课学习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辅导答疑,并开展课堂讨论。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慕课学习任务,提醒学生要按时完成慕课学习和参加课程考核。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课程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课程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伟大意义。

(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掌握:中国要实行国家工业化就必须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选择。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课程教学内容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

课程难点:

(1)“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取得的初步成果。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及经验教训。

(3)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及其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提醒学生关注慕课的公告,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十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课程教学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课程难点: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

(2)理解: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及两种创新的关系。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内涵与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个方面巨大成就的基本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QQ群、微信群和慕课平台上及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课程讨论,并提醒学生针对学内容及时进行练习和测试,鼓励学生发帖讨论。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关注慕课每周的公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关注学生发帖,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网上讨论话题。

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慕课学习和参加课程考核。

三、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环节

理论

实践(验)

讨论、习题

(一)开篇的话与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4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五)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4

(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2

(十)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2015)

4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

(十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

总计

32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教育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年9月10日教社科[2015]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5年7月27日教社科[2015]2号)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制定。

本课程系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帮助大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的重要任务。本门课程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课程采用在线学习、集中讲授、讨论、辅导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使用教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使用的慕课资源为超星平台提供的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

五、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形式:采用慕课资源平台中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

考试时间:在慕课规定的时间内。

2.课程成绩构成

总成绩:百分制。

总成绩=线上成绩(60%)+线下成绩(40%)。

(1)线上成绩=课程视频权重(30%)+课程测验权重(10%)+讨论权重(10%)+考试权重(50%)

(2)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果(50%)+课堂表现(50%)。

六、参考书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人民出版社,199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

4.金一南.《苦难辉煌》, 华艺出版社,2009.

5.郭世佑等著.《突破重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6.金满楼.《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7.马勇.《坦然面对历史的伤:重述1840-1911年故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年版.

8.罗志田.《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0.(美)埃德加.斯诺.《前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11.袁伟时.《昨天的中国》,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3.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2015.

制订人:鲁春晓审订人:范洁批准人:马继彬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