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适用范围:2016本科计划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1201109030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其中: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 16)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
教 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修订版)
开课单位:全校各教学院 ( 部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属于通识平台必修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制观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学生把握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课程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适应大学新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课程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学习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的关系
(3)理解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4)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方法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确立新的成才目标,理解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在学习和生活中深化充分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围绕教学目的,采用课堂讲授和互动教学的方法。组织课堂演讲,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份实现奋斗目标的计划。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课程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课程难点: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理解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3)掌握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掌握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方法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调查问卷、网络提问等方式,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类型,总结科学的理想,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
(三)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1.课程教学内容
(1)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
(3)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中国精神是强国之魂;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课程难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3.课程教学要求
(1) 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2) 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爱国主义的真正涵义
(3) 掌握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和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和掌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写出观后感。
(四)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课程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课程难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
(2) 理解树立高尚人生目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 掌握对待人生环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系统学习人生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物质条件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通过辩论,使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五)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课程教学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课程难点:中华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了解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理解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3)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4)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掌握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 以“校园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使学生发现校园的不文明行为,通过反面教材教育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规范大学生的文明行为。
(六)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课程教学内容
(1)社会公德
(2)职业道德
(3)家庭美德
(4)个人品德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
课程难点:遵循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明确社会公德意义。
(2)理解大学生在择业与创业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3)理解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的重要性。
(4)掌握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途径,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把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体验类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以“公交车上”情景剧展演 ,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七)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课程教学内容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3)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课程难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与尊严。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观看“今日说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八)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课程教学内容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课程难点: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3.课程教学要求
(1) 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3) 掌握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九)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课程教学内容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课程难点: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课程教学要求
(1) 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2)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3)掌握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深入地方法院,亲临审判现场,并写出观后感。
三、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 |
理论 |
实践(验) |
讨论、习题 |
一、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6 |
2 |
|
二、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2 |
2 |
|
三、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
4 |
2 |
|
四、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6 |
6 |
|
五、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
4 |
2 |
|
六、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4 |
2 |
|
七、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2 |
1 |
|
八、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2 |
1 |
|
九、行驶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
2 |
2 |
|
总 计 |
32 |
16 |
|
说明:实践学时中,所列项目有的是必做项目,有的是任选项目,总学时数为16学时。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中发[2004]16)、《<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制定。
本课程系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使用教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
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考核;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实践考核和课堂表现相结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记分。
2.考核成绩构成及分值:
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为百分制,占学期总评成绩的60%,计分参考要素是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逻辑表达能力等。
平时成绩为百分制,占学期总评成绩的40%,具体方法是:
(1)学生平时成绩以实践教学成绩为基础。
(2)实践教学成绩优秀并通过答辩的学生获得该课程期末考试免考资格,末考成绩为85分以上;实践教学成绩优秀但未通过答辩的学生仍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
(3)未获得实践教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成绩以实践课成绩为基础,全勤者加5分,每旷课一次扣5分,认真完成作业者加5分。
(4)平时成绩封顶为100分。
3.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应用能力,着重于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宏观把握能力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覆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各章节学时的比例与各章节考试分值的比例基本一致。试卷中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试题占60%左右,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占40%左右。
具体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以及论述题五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占15%、简答题占15%,辨析题占20%,材料分析题20%,论述题占30%。
六、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主编,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人民日报》,2014年;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佟颖春 张颖 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3年;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用书》,张立成主编,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吴潜涛 陈大文主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年;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指导》,曾咏辉主编,第一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7.《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傅显捷、王久渊著,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8.《大学生非智力品质修养》,孙颖,刘和平主编,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9.《 我的世界观》 《社会和个人》,爱因斯坦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制定人:胡磊 审核人:王艳秋 批准人:马继彬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