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事热点 >> 正文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发布者:学习小组 [发表时间]:2023-06-17 [来源]:学习小组 [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深刻阐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中国理念: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小组摘编整理了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2018年12月10日)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孔子的“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的“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荀子的人“最为天下贵”,墨子的“兼相爱”,都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2月25日)

★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

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人权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普惠性人权。——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2月25日)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

★人权也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用来做摆设的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人权也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2月25日)

★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

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在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的谈话(2022年5月25日)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在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的谈话(2022年5月25日)

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对西方国家在我国人权问题上指手画脚的言行,要坚决顶回去

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的人权事业都要按照我国国情和人民要求来发展,达到了我们确立的目标和水平就是好的,不需要向西方看齐,不需要西方来评判!对西方国家在我国人权问题上指手画脚的言行,要坚决顶回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在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不需要对别国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更不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在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时的谈话(2022年5月25日)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国际社会应该积极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尤其是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2015年9月16日)

★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都有权利自主选择人权发展道路,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2月25日)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要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2月25日)